30万条信息被“内鬼”出售!个人信息岂能沦为被瓜分的“肥肉”?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为什么新房钥匙还没拿到,装修公司、家具公司等各种推销电话就开始“狂轰滥炸”?

近日,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名。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楼盘售楼人员身份,将业主的姓名、手机号、楼房号以及户型面积,甚至部分业主的身份证号以及银行贷款按揭等信息卖给装修、家电、家具公司,涉案公民个人信息达30多万条。(据8月18日法治日报)

民警在装修公司查获的被出售的业主信息(来源:法治日报)

30多万条业主的详细个人信息被泄露,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隐私和安全,数量之巨令人触目惊心,更可见个人信息保护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当下这个“人人都是透明人”的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的运用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让个人信息成了某些不法分子眼中的“唐僧肉”。

此次案件中,导致个人信息大规模泄露的,是售楼人员中的“内鬼”。部分售楼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业主的姓名、手机号、住址乃至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非法出售给下家,再由下家迅速转手卖给装修、家电、家具公司等行业,以此牟取暴利。这一行为,不仅严重违背了职业操守,更是对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极端践踏。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样的“内鬼”并非个例,也不是单打独斗做“一锤子买卖”,而是已将不法行为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游的售楼人员,下游的各种“买家”,都罔顾法律规定,为了牟取私利而不择手段。将个人信息作为敛财的工具,肆意贩卖,无所顾忌,严重破坏了社会的信息安全秩序。

个人信息被肆意泄露和买卖,给受害者带来的不仅仅是骚扰电话和短信的困扰,更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诈骗分子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实施精准诈骗,让受害者遭受财产损失;不法分子还可能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身份冒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此外,个人信息的泄露还可能导致个人声誉受损,给受害者带来难以预计的麻烦和伤害。

公安机关积极作为,破获大案,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这起案件涉及人员众多,调查侦办极为琐碎复杂。警方的雷霆行动不仅彰显了法律的威严,也为广大民众树立了保护个人信息,维护个人权益的信心。

个案虽得以告破,但在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侵犯个人信息的乱象依然大量存在,其中尤以“内鬼作祟”危害最大。要彻底铲除这一毒瘤,仅靠警方出手打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全社会提升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敏感度和警惕心,构建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首先当然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震慑,让不法分子望而生畏;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监管和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内部人员泄露信息。同时,还要加强公众的信息安全教育,提高民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样,个人信息才不会轻易沦为不法分子瓜分的“肥肉”,流动的数据才能真正成为美好生活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