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苏联的科幻小说,催生了许多人儿时的盗版软件
在正版意识愈发普及的今天,对许多玩家来说,盗版游戏似乎已经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
然而,不久前,许多人忽然被拽回了那个遍地都是“免安装硬盘版”的时代。
而这一切,都起源于一场蔓延至游戏领域的“制裁”。

最近,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切磋”,一些国家在很多领域都对俄进行了制裁,这其中就包括了游戏。
比如Epic、索尼就宣布了暂停向俄罗斯进行出售游戏。Steam 平台上的部分游戏开发商,也紧随其后,能禁售的就禁售,就算不禁,也会故意抬高对俄国销售游戏的价格。

针对这种情况,大毛也不甘示弱,很快,网上就传出了俄国黑客破解了整个Steam游戏库,甚至破解了PS5的消息,大有一股“网络共产主义”席卷世界的气势。

尽管这样的消息,后来都被证实有炒作和夸大的成分,但要论网络破解方面的鼻祖,俄国黑客如果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网龄稍长的朋友,应该都体会过一段免费下载的“盗版时光”,在Windows XP的时代,来自大毛的破解版系统就占据了国内PC的半壁江山。甚至有时,人们还会在注册部分盗版软件时,看见几个偶尔蹦出的俄文。

而这些盗版系统、软件,很大一部分都出自当年全球最大的盗版资源网站RuTracker。
可以说,它支撑了很多人儿时所用的大部分软件。

作为俄罗斯最大的盗版网站,人们不仅可以在上面下载到《艾尔登法环》《消逝的光芒2》等最新的大作,还能找到各个主机平台的模拟器以及各种黄油,甚至还有大量的学术文章。
没错,RuTracker是世界上几乎唯一一个学术的内容多于娱乐内容的盗版网站。

不过,俄国黑客们的志向,绝不会仅仅止步于破解几个软件、游戏。
有时候,他们还会玩点大的。
比如像《看门狗》里一样,用黑客技术把整栋大楼的灯瞬间熄灭。

或者直接把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黑掉,换成普京的头像,使路人产生一种“老大哥在看着你”的压迫感。

甚至有时候,某些颇具幽默感的俄国黑客,在黑了ATM取款机后,竟悠然自得地在上面玩起了《愤怒的小鸟》,并且还一下就拿到了三星评价。

甚至在2014年的时候,某个下岗的俄罗斯数学教授,还利用自己的计算机与数学知识,破解老虎机算法的秘密,在美国十家赌场里赢得了百万美金。
赌场经理当时急得把老虎机拆开来查了个遍,都没弄明白怎么回事。

鉴于这些逆天的操作,有的网友评论道:“黑客只分两种:普通黑客与俄罗斯黑客”。
在网络安全组织CrowdStrike的统计中,俄罗斯黑客攻破系统的平均时间,连第二名朝鲜的零头都不到,着实让同行望尘莫及。

然而,尽管俄罗斯黑客如此之强,可在俄罗斯国内,世界顶尖的IT企业凤毛菱角,除了卡巴斯基、Yandex等少数几个拔尖的之外,几乎就没有可以拿得上世界舞台的顶尖IT企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没有顶尖IT公司的俄罗斯,会诞生一大堆世界顶级程序员呢?
这其中的原因,还得从苏联时代一段颇具科幻色彩的故事说起。

冷战末期,当计算机技术开始在西方普及后,不甘落后的苏联,也开始让年轻人学习信息技术,以便将来能够剖析、破解美国的软件,再应用到苏联自己的系统中去。
然而,当时的苏联,只有少数家庭才拥有个人电脑,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的教学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脑回路清奇的同志,想到了个廉价的替代办法:用当时已经量产的可编程计算器,来扮演计算的角色。

1985年,由苏联共青团出版的杂志《青年技术》,开始号召年轻人用当时最流行的Elektronika B3-34计算器进行编程,然而,读者们却对这样的提议反应平平。
毕竟这些可编程的计算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工程师群体使用的“高端货”,和普通大众相隔太远。
然而,在1985年8月,当《青年技术》开始连载一本名为《康提基号:通往地球之路》的太空小说后,情况却突然发生了转机。

这部类似于苏联版《星际迷航》的小说,深深吸引了当时的苏联青少年。
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主角们屡次依靠物理知识和B3-34计算器编程的技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就跟现在“视频通关”的玩家们一样,许多年轻人觉得光看不过瘾,于是便亲手拿起了计算器,跟着小说中的情节一起进行起了互动。

尽管《康提基号:通往地球之路》开启了苏联青少年对编程技术的探索之路,也由此催生出了第一批苏联程序员,可悲催的是,在数年之后,这些初出茅庐的IT青年们,没能等到想象中星辰大海的未来,而是等来了苏联解体的结局……

在失去了冷战对抗的需求后,由于俄罗斯经济萎缩,国内根本容不下那么多专业的IT人才。
于是,当年的IT骄子,瞬间变成了“时代弃儿”,他们要么被迫出国寻找工作,要么就只能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当起了黑客。
身为数学天才的弗拉基米尔·列文(Vladimir Levin)就是典型的早期黑客。

1994年,在某小贸易公司当职员的列文,用一台个人电脑和用于拨号上网的电话线突破了花旗银行的防火墙。虽然列文表现得很小心,每次只从花旗银行大客户存款账户上划拨较小数额,转给其位于全球各地的同伙。
不过银行的电子安全部门还是发现了窃取痕迹,当最终被擒获时,列文已经从花旗银行的账户向自己转了370万美元的巨款。
然而,像列文这样“技高人胆大”的黑客终归只是少数,很多人的黑客生涯,往往是从做盗版软件开始的。

可以说,是处于萌芽中的软件市场,以及囊中羞涩的年轻人,共同滋生了黑客们成长的土壤。
当时,一份正版Office可能要花掉一个年轻人两个月的收入,但是一个光碟刻录机只用花半个月的收入,刻录出多余的光碟还能卖钱。
于是,俄国黑客们便开始在盗版系统上“大发神威”,屡屡得手后,便将自身的“业务”扩展到了开黄色网站,组织网上赌博,以及木马病毒的制作等方面。

失业的俄罗斯IT青年们,极大地拓宽了互联网黑产的门类。于是,在1990年代,俄罗斯的黑客社群开始蓬勃发展。
如果将世界各地的黑客社群,比作一个个武林门派的话,那么相较于西方的黑客社群,俄国黑客们则更像是一个身处市井中的派系,他们不但进入门槛更低,而且高手也乐于向新手普及知识,社群中的氛围也比较好。
甚至有时候,他们还会为新人准备一些“特别”的测试,比如安排新人在脱衣舞娘面前敲代码,以考验其坐怀不乱的“功力”。

在如此开放的氛围下,俄罗斯黑客开始向有组织犯罪的方向发展。黑客之间也出现了明确的分工,一些人专业寻找并开发漏洞,在黑客论坛中出售专业化的黑客工具包。
随着黑客攻击越来越频繁,很多前苏东国家觉得这么被动地挨搞也不是办法,于是在90年代也纷纷成立了各种网络安全公司。而网络安全系统的不断升级,则加大了黑客的入侵的难度,让黑产获益变得越来越难。

与此同时,进入新千年后,经济逐步稳定下来的前苏东国家。也开始试图诏安这些“江湖好汉”,希望通过布局互联网产业,让这些在网络世界里兴风作浪的年轻人回归正途,真正尽其所长。
并且,由于俄罗斯政府对黑客犯罪的打击层层加码,大量不够谨慎的黑客,直接就被“肉身封禁”了。

于是,在萝卜加大棒的作用下,黑客们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剩下的都是些技术更好,更为谨慎,甚至更乖的黑客小圈子。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黑客们不再热衷于网络攻击,转而开始沉迷于各种软件、游戏的破解。他们将破解软件卖到黑市,或是在RuTracker上给玩家发放各种游戏的破解破解补丁。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许多大家熟知的经典游戏比如使命召唤、质量效应、辐射等,都出现了各种“免安装简体中文硬盘版”。
而最近几年,俄国黑客们在游戏方面最傲人的一次“战绩”,也许就是破解了声称要“终结盗版时代”的Denuvo防御系统。

时至今日,尽管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正版游戏的普及率已经越来越高,可在互联网的古早时期,对很多没有足够经济基础和条件的玩家来说,带来盗版的俄国黑客们,简直就像是“罗宾汉”一样的存在。
而这样亦正亦邪的“侠盗”精神,直到今天仍在新一代黑客身上传承着。
就在去年,一个名为DarkSide的俄国黑客团伙入侵了美国最大的燃料管道运营商科洛尼尔公司,在劫持了近100GB的数据,并索要了赎金之后,这些黑客们居然还把钱捐给了一个慈善组织。

纵观俄罗斯黑客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心怀星辰大海的理想少年,被逼成赛博空间里的绿林好汉的故事。
随着国际局势愈发叵测,专注于破解软件的俄国黑客,也已经越来越出于政治目的发动网络攻击,成为了大国争端中的利器,这让黑客这一神秘的身份背后,又多了一份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