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山深处搬出的“黄河民宿第一村”

央广网天津9月5日消息(记者张强 韩雨晨 实习记者蔺子贤)当海拔从4614米骤降至1960米,纵横交错的河谷、巍峨耸立的高山、广袤无垠的草原骤然化作肥沃的谷地,风格迥异的自然风光一同存在于这片面积尚不足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这里,是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的尖扎县。2022年,天津援青干部杨志高从渤海之滨的天津来到这里,开启了他为期3年的援青工作。

在他所负责的村落中,让他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来玉村。来玉,在藏语里意为“大山的背后”。曾经,来玉村基础条件薄弱,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这“四难”成为困扰当地群众的突出问题。“当时,我们援青的同事们意识到,来玉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难以为继,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势在必行。”天津援青干部,尖扎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杨志高说道。

来玉村原址景象(央广网发 尖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但初期村民意见始终难以统一,同意搬迁的没有几家。李毛才让便是当时反对者之一。“刚开始说要搬迁,我们心里其实特别害怕,在以前的地方生活惯了,搬到新地方就怕生活不下去。”李毛才让回忆道。

为了让村民搬到好地方,后续能发展,彼时,天津援青干部们对搬迁安置点的选址提出多个方案,最后从5个备选点中选择了海拔相对较低,人畜饮水、灌溉用水方便的黄河岸边,同时引入天津市滨海新区援建资金对来玉村实施对口援助帮扶,让村民看到发展希望的同时,更让他们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2019年1月7日,来玉村99户农牧民兴高采烈地入住新居,开启了“住在黄河边”的新生活,村民们的好日子更是有了“源头活水”。

杨志高告诉记者,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天津援青干部又依托黄河优美风景资源,引导扶持来玉村发展后续文旅产业,将来玉村打造成有名的黄河边旅游村,吸引专业运营公司投资兴建江南风格民宿,实现“开门是店、关门是家”。如今,来玉村被誉为“黄河民宿第一村”,村庄发展模式也成为了青海全省的示范。

来玉村被誉为“黄河民宿第一村”(央广网记者 韩雨晨 摄)

“我们的民宿主打江南风、藏式风小院,游客们可以在黄河岸边赏景,也可以品尝美食、采摘水果、自助烧烤。”来玉村民宿老板蒋琴玲说,现在来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不仅有省内周边游客,还有天津、北京、江苏等地的游客。“有时游客们也会说,这里给予的安静,是前所未有的,真想在这里住上几个月。我们不再担心搬下来没有事情做了,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期望。”

“青海这边的黄河水质清澈无比,有山有水有沙滩,真是个放松休闲的好地方。”游客瓦敏第一次来到来玉村度假,美丽的风景、舒适的环境都让她感觉十分惬意。

背靠山水美景,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有了新生活。据了解,来玉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搬迁前的7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2万元以上。

“每当走进村子,我总能看见那一个个灿烂的笑容,听到一句句贴心的话语。”杨志高笑着说,“来玉村的发展变化和美好前景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这是天津援青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的缩影,更激励着我们援青干部接续奋斗、矢志不渝地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谱写着一曲感人至深的援青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