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和居民心贴心 洋泾浜里的鱼水情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做到细心、耐心、热心,才能和居民心贴心。” 朱应才2017年退役后,在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江海派出所任社区民警。从军营到警营,他锲而不舍、勤学苦研,迅速实现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完美转变;他从点滴入手、解危帮困,用真心付出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贴心人”。
“起初不是很适应,更心焦的是听不懂奉贤话,感觉自己成了会说话的‘哑巴’。”这是朱应才踏上新岗位后最深刻的感受,“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融入奉贤、融入社区!”凭着军人骨子里不服输的韧劲儿,他天天往社区跑,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社区里常能看见朱应才和居民“嘎讪胡”,时间久了,他的口音中杂糅着几句洋泾浜的奉贤话,他本人更是融入了社区生活,走进了居民心里。
“老朱,请你来评评理……”这些话,如今已成了社区里最常听见的呼唤。以社区为家深耕细作,用真心换真情,把老百姓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朱应才获得满满的信赖。
今年6月4日清早,杨阿姨拿起榔头怒砸了邻居吴女士家的砖瓦。在围观群众看来这一冲突是由简单的装修噪音引发,但朱应才“小事不小办”,先是稳定两家人的激动情绪,再到现场调查核实、走访周边村民,之后还到有关部门调阅材料。最终,他发现这起纠纷不是一日形成的,杨吴两家为各自种植地部分农田边界逐渐模糊不清的问题早就埋下怨种,这一次的“掀砖敲瓦”不过是隐忍中的爆发。
为了彻底消除矛盾,朱应才运用“三所联动” 调解机制,找来镇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还搬出了派出所里的警用无人机。除了一边讲情理、一边谈法条,利用无人机的高精度定位和遥感技术,在场所有人见证了移动设备上实时查看并分析出的农田地形三维模型,看到地势高低、植被分布情况等,村民无不大开眼界,矛盾化解更是心服口服。
既是社区民警,又是居委副书记的朱应才,心中有本清晰的账,社区独居老人除了体弱多病无人陪伴之外,一日三餐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要想温暖老人的心,先得温暖老人的胃。”让老人按时吃上热汤饭成为了他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他会同居委工作人员,挑担子、想法子、铺路子,最终联合第三方形成“政府支撑、子女支持、配合支出”的供餐机制,用一口热汤热饭,消解了群众的“急难愁盼”。
辖区杨王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村域面积5.75平方公里, 2780家住户、54家沿街店铺、两所学校家长接送车辆,日均近1000车次的出入量使得社区早晚高峰拥堵不堪。因车位无端被占、车辆碰擦、迎面车辆互不相让引发的矛盾纠纷、110警情一度层出不穷。
“小区路两边停满了车,道路本就狭窄,再碰上个对面驶来的车子,我上班都不用去了。”“朱警官,这每天早上太堵心了!”居民的怨声载道,如芒在背深深地刺痛了朱应才的心。他迅速组织居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立足交通堵点、停车难点,分时段重新规划小区停车位,开展顺向停车、单向通行的微循环改造,并召集小区、学校保安人员于早晚高峰期在交通事故高发点维护秩序、疏导交通,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小区的“肠梗阻”问题终于得到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类110警情同比下降49.1%。
“闲话虽是洋泾浜,工作绝对不走样。”这位曾经的军中硬汉,如今已然成为社区的守护者,7年来,他也因此荣获3次个人嘉奖,1次个人三等功。在短短几年间,派出所收到了近30面(封)感谢朱应才的锦旗和信件,每一字每一句都饱含深情,见证了他以铁骨柔情,在平凡中书写的不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