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百姓呼声 为急难销号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8月7日讯(记者 戴睿云 于山 朱婧雯)群众利益无小事。

今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部署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一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随即在浙江全面铺开,为守护群众利益集中攻坚。

“推动集中整治工作走向纵深,带动党风政风社风持续向好,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可触可感可及。”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带头调研督导,有力带动全省上下强力推进集中整治破题、破冰、破难。

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寻找群众意见大的普遍性问题,浙江聚焦影响乡村全面振兴的突出问题、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等问题,确定了“2+4+X”重点整治项目体系,列出清单、逐项整治,着力解决一批百姓身边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难办事集中办,合力破解“疑难杂症”

“‘临改正’后,家里用电安全又便宜。”义乌市后宅街道后余村蟠龙小区住户余育文说。他算了算账,告别临时用电后,家里一年日常用电能省下差不多800元电费。

蟠龙小区是为了解决该村80多户住房困难户、危旧房住户的实际困难而建的拆迁安置小区,2020年开建,2022年7月拆迁安置村民陆续入住。但由于公共配套建设周期滞后于房屋建造周期、资金保障跟不上等原因,今年以前,蟠龙小区居民供电只能靠临时用电解决。

农村拆迁安置住房用电“临代正”,成因复杂,且并非个例。乡村振兴、城市有机更新、下山搬迁等工作,都涉及搬迁安置,安置房的临时用电问题逐渐显现。在省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省电力公司聚焦临时用电转正式用电问题,主动协同地方政府、纪委监委开展专项整治,作为所属各级单位“一把手”工程重拳推进,同时成立省市县联合工作组,采取“永临结合”、分区接收等措施,确保应改必改。

在金华,安置房的临时用电问题也成为群众呼声较高的“疑难杂症”。

金华市委市政府今年初作出工作部署,启动全市域临时用电问题整治工作。今年4月起,金华将临时用电问题纳入集中整治范围。

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单靠村社无法快速推进的难事,多方合力破题。金华市纪委监委和国网金华供电公司成立联合工作组,对全市域临时用电问题全面起底,排摸出涉及问题的村(社)143个。同时,推动市县乡三级联动,实现上下贯通、一体推进。

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委监督专责、职能部门监管责任——从省到市到县,专项行动构建的责任体系,推动问题整治迅速打开局面。

“一村一策,一个不落。每日总结进度,一一对账销号。我们配合地方政府,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整治,把这个难题解决掉。”义乌市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哪里有堵点,就攻克哪里。

后余村也在临时用电整治对象之中。旧村改造建设过程中,部分隐蔽工程不够专业,给供电计量间预留的接口不规范,协调房屋建设单位重新进场整改……在后余村,村委班子盯住工程细节、协调资源;供电服务站站长进场指导;街道建设办主任跟进保障;街道纪工委书记全程监督、服务。在各方合力推进下,整治一个月内完成,顺利通电。

非常决心、非常力度,让“临改正”有了非常速度。目前,义乌74个问题村已基本完成整改,部分还在进行施工收尾。

解决问题的同时,供电部门在整治中主动延伸服务。

针对义乌市佛堂镇堂楼下村的“临代正”整治方案,供电公司根据住户采暖方式和电动汽车快速增加等情况变化,主动帮助该村优化供电设施配置,减少村集体投资11.7万元。“我们主动服务、多方合力,目的就是为村民带去更多获得感。”国网金华供电公司“临代正”整治专班负责人说。

在金华整治的基础上,省纪委监委推动全省全面解决“临代正”问题,惠及居民3万多户。

从校园到乡村,直击痛点紧盯不放

日前一早6时50分,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龙山校区教师董张峰,按时来到了食堂后厨的验菜点。

对虾、全精肉丝、青椒、小青菜、黑木耳……带有摄像头的“食安秤”自动为食材拍照存档,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食材重量自动显示。所有数据即时同步到覆盖越城区各所学校的“校园食管家”系统。董张峰和食堂验菜师傅徐学聪一起,一样样核对食材种类、分量,查看新鲜度。

为了让学生吃得更新鲜,午餐和晚餐的食材分上午、下午两批送到。“老师和视频监控都在监督,每批每个种类,都要仔细验。” 徐学聪说,6月曾发现一批花菜小部分出现了黑点,“立即退货让供货商重发。”

“校园餐”,一直是学生和家长关心的事。在浙江,中小学校食堂采购问题专项治理,去年就列入全省十大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学生、家长对食堂总体满意度,较治理前分别提升5个和3个百分点。

今年4月以来,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省纪委监委会同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3家省级部门,共同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治理,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越城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整治以来,纪委监委、市场监管和教育部门协同走访督导,一方面查找问题、查漏补缺,一方面推动校园食管家平台和相关硬件设置、管理体系落实到所有中小学中。

“除早晨教学管理任务较重的班主任外,包括我在内的全校教职员工都要轮值‘验菜岗’,保证验菜有人监督。”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副校长王伟锋说,包括验菜间在内的所有后厨操作间都有“校园食管家”系统视频监控,只为学生吃得安全、放心。

“感受到了学校对校园餐的用心。‘食管家’也有家长入口,可以直接看后厨监控。”学生家长余慧菁在家长开放日实地体验了学生餐,“营养和味道都还不错,每天还有老师在食堂陪餐,更加放心。”她和其他家长代表还提出了增加牛肉供应频次、蔬菜供应种类等意见,都被学校采纳。

集中整治以来,绍兴、宁波象山、衢州开化等地,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通过创新和完善大数据监督预警、推动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等举措,发现问题、纠治问题、推动整改、完善机制,牢牢守护学生“盘中餐”。

和校园舌尖上的安全一样,乡村振兴领域,也一直是群众关心的重点。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推进,各地不断加大人、财、物投入,一些别有用心者却打起小算盘、动起歪心思,涉及集体“三资”、项目建设等腐败案件多发,必须严肃查处、坚决惩治。

作为集中整治的重要方面,浙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选准切口,推进“村级债务清算、村级工程清查、村级合同清理、促进强村公司规范化运行”等“三清一促”专项行动。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开展问题线索大起底、大排查。2021年以来未办结和集中整治以来新受理的问题线索,全部梳理纳入。

仙居县双庙乡公平村村级债务化解难题,就在整治中有效破解。2014年至2017年期间,公平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由于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失控,导致产生建设性负债。

“公平村表面看是急功近利搞新农村建设造成的亏空,实际上是村干部种种违规违法行为造成的集体损失。”仙居县纪委监委案件调查组人员说。

纪检监察机关协同公安机关深挖严查负债问题背后的腐败和违法犯罪问题,共8名村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4人因职务侵占被批准逮捕。

领导挂帅直办、片区协办、提级查办……整治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下大气力惩治涉及惠农补贴、集体“三资”等方面的腐败问题,强力查处一批损害百姓利益的“蝇贪蚁腐”。

在省级“三清一促”专项行动试点之一的临海市,攻坚化债、严控新债,整治以来全市村级债务总额减少1.36亿元。在宁波,根据当前“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于今年5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通知》,提出“新八条”举措,完善长效机制。

“把老百姓期盼的实事办好,除了集中整治攻坚之外,也要不断完善长效机制,让群众吃下更多‘定心丸’。”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惠民生谋长远,“X”种解法创新治理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部署集中整治时就明确要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找准群众特别关切的若干个小切口,也成为全省各地集中整治为百姓带去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的发力点。

近几个月来,衢州市民吴飞感受到,市区停车难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缓解。“以前,周末开车去市中心,一想到怎么停车就头痛。现在可以上‘有礼停’小程序,一搜就知道哪里可停,热门景点还延长了免费停车时间。”吴飞说。

端午放假期间,吴飞带着朋友来水亭门历史街区“打卡”。自驾前往的他顺利在文昌阁地下停车场找到了停车位。这里的免费停车时长从15分钟延长到4小时。“从这里到水亭门也近,4小时吃饭、游览时间基本上够了,方便经济。”

这一变化,正是集中整治的强力推动实现的。

“近三年,群众通过12345、民呼我为等平台,共反映涉停车难相关问题1.99万条。痛点问题必须破解。”衢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开展公共停车资源专项治理,成为该市自选推动的集中整治小切口项目。

实地排查加问卷调查,衢州梳理出公共停车资源应开放未开放、管理调度不科学、资源共享不充分等三大类问题清单。

监督推动下,衢州市区两级119家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泊位非工作时间免费对社会开放,释放停车泊位3500余个;市政广场和市民公园地下停车场911个泊位,每日免费停车时长从2小时延长至12小时,停车场泊位利用率由3%上升至45%……

“在集中整治中,我们鼓励各市县因地制宜设立‘X’项目。”省纪委监委集中整治专班有关负责人说,成效明显的一地治理成果,也将在全省进行推广,做到一地治理,全省共鉴;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守护百姓利益,不仅要看当下,也要看长远。

位于杭州西部山区的临安,在全省较早探索强村公司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据该区农业农村局统计,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27亿元,其中通过强村公司获得分红收入849万余元。

强村公司为发展注入了动力,但也有要面对的新问题。“在针对乡村全面振兴领域的调研中,少数强村公司暴露出财务管理不规范、空壳公司、发展乏力等问题。”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注销近两年没有业务的强村公司,承接项目纳入区级工程项目数字化系统,统一管理、及时预警……集中整治中,通过优胜劣汰、织紧监督网络,治理了一批强村公司存在的问题。而以往主要依靠镇村直接发包项目“输血”的强村公司,如何找到更多更广的发展路子,是必须面对的“考题”。

“发展村集体经济,一定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青山湖街道郎家村党总支书记郦桂忠说。

6月,是插秧育秧好时节。村里的农机服务队忙着给本村和外村的稻田机械化插秧,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前几年,我们种田还要花钱请外面的服务队,价格高,还要等。这就是个商机。”郎家村的强村公司购置了一批农机设备,组建农机服务队,农忙时供不应求。

流转的土地,怎样产生更好的效益?毗邻企业集聚的青山湖科技城的郎家村挖掘企业需求,通过企业认养农田收取费用。强村公司收取每亩一年3800元认养费,为企业提供不少于每亩500斤的大米。今年已有20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预计能认养稻田150亩。

强村公司的多种经营,推动该村去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百万元。“最近,我们还要开始建设豆腐干工坊、‘水稻的一生’农事体验点,吸引更多研学团队来打卡。” 郦桂忠说。

为激励村干部进一步担当作为,在临安区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该区农业农村局近期还探索制定了《强村公司领域容错细化清单》,明确8种容错情形,鼓励村干部为村集体、村民增收大胆干、放心干。

热门相关:大唐扫把星   不负荣光,不负你   纨绔仙医   我的学姐会魔法   剑斗九天